top of page

ChatGPT 正在讓你的大腦變弱?MIT 最新研究揭示 AI 寫作的「認知債務」風險|Obear 黑熊家教班

ChatGPT 影響 副作用 放棄思考 認知債務

在生成式 AI 工具(如 ChatGPT)大量普及的今日,無論是學生寫作文、撰寫報告,還是準備備審資料,「AI 協作寫作」似乎已成為常態。然而,你是否想過,這樣的便利,可能正悄悄「削弱我們的大腦」?


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研究揭露:長期依賴 ChatGPT 寫作,會導致大腦連結性下降、記憶力變差,甚至產生「認知債務」。這項發現對於學生、家長與教育者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警訊。


什麼是認知債務?ChatGPT 寫作對大腦的真實影響

MIT 的研究團隊以 54 名大學生為樣本,分為三組進行長達 4 個月的追蹤實驗:

  • LLM 組(ChatGPT):只能使用 ChatGPT 寫作。

  • 搜尋組(Google):只能使用傳統搜尋引擎。

  • 純大腦組(Brain-only):完全不使用任何工具,靠自己思考完成。


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腦電圖(EEG)觀測各組參與者的神經活動狀態,並從記憶力、語意組織、內容表現與大腦連結性等面向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ChatGPT 寫作帶來 3 項重大認知風險

1. 大腦連結性下降

ChatGPT 組在寫作時,大腦活躍區域顯著少於其他組,尤其在 Alpha、Beta 頻段的神經連線明顯弱化。研究指出,過度仰賴 AI 等於「把思考交給別人做」,久而久之會讓大腦退化。


2. 「認知失憶」現象出現

83% 的 ChatGPT 組參與者無法準確記住自己幾分鐘前寫過的句子,反映出他們只是「搬運資訊」,而非「內化知識」。相比之下,純大腦組僅有 11% 出現此現象。


3. 思考模式變得像初學者

當 ChatGPT 組參與者在實驗中被要求不用 AI 寫作時,他們的大腦反應竟與「寫作新手」類似,顯示長期依賴 AI 導致思維能力退化。


認知債務是什麼?為什麼你該重視?

研究團隊將這種現象命名為 Cognitive Debt(認知債務),意指:

你用未來的認知能力,換取眼前的便利。

這就如同過度使用 GPS 會讓人失去方向感,長期仰賴 ChatGPT 寫作,會導致孩子的大腦「不會自己走路」


神經科學的驗證:你不思考,大腦真的會退化

MIT 的研究也呼應了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理論:

  • 用進廢退:當你積極思考,神經連結會強化;當你習慣外包思考,神經連結會萎縮。

  •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與必要難度(Desirable Difficulty):困難的學習才有效,但 AI 卻讓過程過於簡化,學習變得表面化。

  •  「守破離」原則: 論文間接呼應了日本「守破離」的學習哲學,認為直接依賴AI生成內容,如同在沒有經歷「守」(打好基礎)的階段就想進入「破」(突破)與「離」(創新),根基不穩。


解方出現:先自己寫,再讓 AI 幫你潤飾

研究中也發現一線曙光: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初稿,再使用 ChatGPT 編修潤飾者,其大腦連結性反而提升,學習效果與記憶表現都優於其他組別。

這說明了一件事:


AI 可以協助你,但不能替你思考。


Obear 的建議:AI 是協作者,不是替代品

在 Obear 黑熊家教班,我們倡導孩子:

  • ✅ 先自己思考、完成草稿

  • ✅ 再善用 AI 優化內容

  • ✅ 保留主動思辨的能力,而非交出學習主導權

我們不禁止使用 AI,但我們更重視思考的訓練與學習的根基。讓孩子「能自己想」,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結語:別讓便利,掏空了你的大腦

ChatGPT 是當代最強的工具之一,但工具的使用方式,決定你未來的學習力與思考力。

與其說「AI 會不會取代我們?」更該問:「我們是否先選擇放棄自己思考?


🐻 Obear 黑熊家教班

📍課程地點:中和|永和|大安|台北市區📚 提供:國英數理一對一輔導|AI 融合學習指導

📞 想了解如何讓孩子有效善用 AI?


參考來源

Kosmyna, N., Hauptmann, E., Yuan, Y. T., Situ, J., Liao, X. H., Beresnitzky, A. V., ... & Maes, P. (2025). Your Brain on ChatGPT: Accumulation of Cognitive Debt when Using an AI Assistant for Essay Writing Task. arXiv preprint arXiv:2506.08872.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