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少年偏差行為與情緒,家長與老師該怎麼做?從理解到行動的實用對策
- 熊編
- May 29
- 7 min read

當孩子開始說「我不想上學」、「煩啦,不要管我」,你是否也感到擔憂與無力? Obear黑熊家教班根據成功大學研究與教學現場觀察,整理青少年常見的壓力來源與情緒表現,結合老師與家長可採取的實際策略,協助孩子走出情緒困境,減少偏差行為的風險,重建穩定學習與生活節奏。
一、壓力、負面情緒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是?
你有沒有試過壓力大到想做點什麼出格的事,比如逃學或者跟人吵架?對青少年來說,這些壓力有時候真的會讓他們做出違反規定甚至法律的事,這就叫做青少年偏差行為(juvenile delinquency)。
那麼,這些行為是怎麼來的呢?一篇在台南地區做的研究告訴我們:
壓力(strain)、負面情緒(negative emotions)與偏差行為之間有很深的關聯。
這篇文章會用簡單的方式介紹這些:
壓力來源和負面情緒是什麼
它們怎麼影響行為
網路成癮是否相關
研究帶來的啟示與解決方向
什麼是青少年偏差行為?
青少年偏差行為指的是年輕人做出違反社會規範或法律的行為,例如:
逃學
打架
偷東西
更嚴重的犯罪
👉 這些行為不只影響青少年自己,還可能傷害家人與周遭人。所以,搞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很重要。
壓力來源有哪些?
研究指出,壓力(strain)是青少年生活裡的各種負擔,主要分為:
重大生活事件 如父母離婚、家人去世或搬家,使青少年覺得生活失控。
日常煩惱 考試不及格、跟朋友吵架、覺得被忽略等小事,累積起來也很煩人。
受害經驗 被欺負、被傷害、被不公平對待,會特別讓人感到無助。
性別角色壓力 社會對性別的期待造成壓力,例如男生要堅強、女生要溫順。
這些壓力就像背上的石頭,讓青少年喘不過氣。
負面情緒是什麼?
當壓力來襲時,青少年會產生一連串負面情緒,例如:
😠 憤怒:覺得氣炸了,想發洩。
😢 悲傷:覺得難過或無望。
😣 挫折:什麼都做不好,很煩躁。
😨 害怕:擔心事情會更糟。
這些負面情緒像一座橋,連結了壓力與偏差行為。
壓力與情緒怎麼導致偏差行為?
簡單來說,這個過程如下:
青少年遇到壓力(例如被欺負、考試失敗)
壓力引發強烈的負面情緒(如憤怒或悲傷)
為了發洩或逃避,他們可能做出偏差行為(如打架、逃學)
🔍 男女有別:
女生:受負面情緒影響較大,情緒強烈時容易出現偏差行為。
男生:壓力可能直接導致行為反應,不一定透過情緒。
💡 另外,若青少年覺得自己「無法控制生活」(稱為外部控制感),他們更容易因此做出偏差行為。
網路成癮與偏差行為的關聯?
雖然研究本身未提及網路成癮,但根據觀察,可以提出兩點推測:
一種偏差行為 面對壓力與情緒困擾時,青少年可能沉迷網路以逃避現實。
一種應對方式 上網可能是初期應對壓力的方法,例如感覺孤單時刷影片找慰藉。 但若過度依賴,便可能發展成網路成癮。
🌐 網路成癮可能是壓力與情緒失調的副產品,與偏差行為密切相關。
研究帶來的解決方向?
雖然研究沒明確提出方法,但可以從發現中推演出幾個策略:
1. 幫助青少年處理負面情緒
特別對女生效果顯著:
心理輔導:找人聊聊心裡話
情緒管理課程:教他們如何冷靜,不被情緒左右
2. 減少壓力來源
防止校園霸凌
教壓力管理技巧:應對考試、人際問題
家庭支持系統:協助面對如父母離異等重大變故
3. 處理網路成癮
推廣其他紓壓方式:運動、畫畫、社交活動
建立健康使用網路的習慣與時間管理
二、研究與現實的結合(以網路遊戲舉例)
你有沒有見過這樣的學生?他最近沉迷線上遊戲、成績下滑,甚至經常缺課。
他不是懶,而是不知如何面對壓力。他可能對未來迷惘,遊戲成了唯一的成就感來源。
這正是研究中指出的三種反應類型:
外顯攻擊:與同儕或師長起衝突
內化問題:焦慮、憂鬱、自我封閉
逃避現實:過度遊戲、沉迷社群,甚至使用酒精或藥物
❗ 缺乏社會支持(朋友或家人)會加劇這些反應。
青少年該怎麼調適壓力與情緒?能怎麼幫助他們?:
你不是一個人。當你感到煩躁、焦慮或壓力大時,以下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慢慢調整:
🏃♂️ 1. 運動減壓:用身體幫助大腦放鬆
每天花一點時間跑步、打球、做有氧運動,不需要很厲害,只要有流汗就好。
運動可以讓你的大腦分泌讓人放鬆的「快樂荷爾蒙」,能有效降低焦慮與情緒爆發的機會。
✍️ 2. 寫日記:把心事寫下來,腦袋就不會那麼亂
每天花 5 分鐘寫下讓你不舒服的事、今天覺得不爽或開心的點。
可以寫下:「今天有點煩,因為……」,久了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很能理解自己。
🎮 3. 減少遊戲時間:你值得探索更多好玩的世界
長時間打遊戲會讓你短暫逃避現實,但壓力其實沒有真的消失。
嘗試找一些你感興趣但一直沒時間做的事,例如:畫圖、玩音樂、寫故事、攝影、料理、健身……一開始不習慣沒關係,慢慢來。
🗣️ 4. 尋求傾訴對象:有人聽你說話,就是一種支持
有煩惱時可以找值得信任的朋友、師長、輔導老師或心理師聊聊,不用怕被嘲笑。
如果你覺得開口很困難,也可以用寫的方式開始,像是傳訊息說:「我最近心情不好,可以跟你說說嗎?」
❤️🩹 5. 允許自己「不完美」,但願意調整
你不是一定要每天都很厲害、很堅強。有情緒很正常,願意面對它就是一種進步。
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有點混亂沒關係,我正在學習怎麼處理這些事。」
補習班老師的實務做法:用理解取代責備,用陪伴促進改變
👂 1. 傾聽與理解:成為學生情緒的安全出口
有時候,學生不是不努力,而是心累了。老師可以先聽,給他一個不被評價的空間,單純地接住他的煩惱與情緒。
當學生感受到「有人願意聽我說」,他才會願意慢慢放下防備,重新相信學習也可以不只是壓力。
🗣️ 2. 情緒引導:用提問幫助學生看見自己
例如:「你是不是最近壓力有點大?」「是什麼讓你最近這麼煩?」這些問題不是為了責怪,而是幫學生把情緒說出口。
對話能幫助學生從「我只是爛」轉變為「原來我有壓力,只是我還沒處理好」。
📵 3. 提供實用又溫柔的建議:具體可行才有用
直接叫學生「不要滑手機」沒有用,我會說:「我們來試試看,先每天空出一小時不碰手機,你想用這段時間做什麼?」
給出具體又有選擇的方式,才能讓學生願意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 4. 設計可建立成就感的學習系統
利用「低成本高成效」的題目與訓練,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看到「我可以進步」的證據。
成績上的小進步會轉換成學習動機,學生就更願意投入時間與注意力,進而改善對學習的看法。
💬 5. 適時鼓勵專業協助:老師不需獨自承擔
當學生的情緒困擾持續且影響日常,老師可溫柔地引導:「有時候找心理師聊聊,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方式喔。」
提醒學生:尋求幫助不是軟弱,而是懂得照顧自己的開始。
📌 對付網路成癮,從小任務建立成就感、引導家庭溝通開始。
給家長的建議:
家長不需要成為心理專家,但你們的陪伴與態度,是孩子能不能走出負面情緒的重要關鍵:
✅1. 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
嘗試用開放的語氣詢問:「最近學校還好嗎?有什麼讓你覺得煩的事情嗎?」
避免直接責備或急著解決問題,先理解他們的感受。
✅ 2. 創造安全的對話空間
每天固定一段時間與孩子輕鬆聊天,不一定談功課,可以是一起看電視或吃飯時隨意聊。
接納他們的想法,即使你不同意,也先聽完。
✅ 3. 示範情緒調適與壓力管理
家長自己如果遇到壓力,也可以說出來並示範如何面對,例如:「今天我工作很累,我會去散個步冷靜一下。」
用行動教孩子「面對問題」比「逃避」更有力量。
✅ 4. 引導健康生活方式
和孩子一起規劃每日生活,例如:規律作息、每週一起運動。
陪伴孩子做他喜歡但正向的事情,如畫畫、音樂、打球,增加親子連結也減少上網時間。
✅ 5. 設立清楚且可調整的規範
討論並共同訂下遊戲或手機使用時間的規則,讓孩子也參與討論,而非單方面命令。
給予孩子彈性,但也有明確的底線,例如:「你可以玩30分鐘遊戲,但之後我們要一起吃飯或做作業。」
✅ 6. 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孩子情緒波動大、常常躲在房間或出現逃避現實的行為(如過度玩遊戲、不上學),不要等太久,請尋求學校輔導老師、心理師或青少年相關資源中心的協助。
鼓勵孩子去諮商時,可以說:「這是給你多一點支持,不代表你有問題。」
結語:你能掌控自己的路
研究告訴我們: 「負面情緒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怎麼回應它。」
不論是沉迷遊戲的學生,還是其他面對壓力的青少年, 你們都有改變的能力與選擇權。
從情緒管理開始,配合老師與家長的幫助, 你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面對生活的挑戰, 而不是被壓力或情緒牽著走。
✨ 給自己一次選擇不同的機會,試試這些建議,開啟通往更好未來的那一扇門吧!
Obear黑熊家教班深知:「孩子不只是要學會數學,更要學會理解自己。」 我們不只是輔導成績,也重視孩子的內在狀態。我們提供情緒支持對話式教學,與學生一同面對壓力、調整節奏,讓學習不再是壓力源,而是找回信心與目標的過程。
📞 歡迎預約「免費電話諮詢+付費學習診斷諮詢」 ➤🧸 #青少年情緒 #偏差行為 #親子溝通 #壓力調適 #情緒教育 #國中輔導 #Obear黑熊家教班 #老師怎麼陪學生 #把時間留給家人將學業交給obear
資料參考來源:
以【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緊張、負面情緒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為基礎,結合Agnew的「一般化緊張理論」,探討青少年生活壓力、性別差異與偏差行為的關聯性,並針對各項情境提出精簡策略。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