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DGs 如何融入會考素養題?從課堂到世界的永續素養新趨勢|Obear黑熊家教班

你是否發現,孩子正在面對的國中會考,不再只是「死背考題」,而是結合時事、生活與國際趨勢的素養題型?其中,「永續發展目標(SDGs)」正成為未來升學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Obear黑熊家教班特別解析113年會考題目中與 SDGs 相關的命題趨勢,幫助家長與學生了解:SDGs 不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考題現場與未來世界的橋樑。我們一起從會考現場,看見素養教育的方向與行動力。




SDG 的議題
圖:SDGs與十九議題(引用自永續發展目標教育手冊臺灣指南)

會考素養題:國文科→SDG2、SDG12延伸討論



國文會考題
(113年國文科會考題第29~30題)

29、30題的題組中,內容主要提到了「地球超載日」的概念,並且討論人類的行為如何導致地球永續資源被加速消耗,其中不當的消費、浪費行為直接對應了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另外在內文中也間接點出糧食分配不均的議題,這部分內容則對應了SDG2(消除飢餓)。以SDG2與SDG12兩項指標進行延伸討論,近年相關議題整理如下:

  1. 台灣與國際糧食系統轉型趨勢糧食系統已成氣候行動核心議題,占全球三成碳排,COP28首次納入主要討論。全球推動農業淨零、減少食物浪費、加強水土保護等轉型行動。台灣應正視糧食系統碳排被低估的問題,並結合土壤、水資源管理,納入淨零轉型政策,與國際接軌,提升糧食安全與氣候韌性。(https://csr.cw.com.tw/article/43548)

  2. 塑膠公約與台灣減塑新進展2023年塑膠公約第五次談判(INC-5)於南韓釜山舉行,聚焦塑膠減量、產品設計、循環經濟及污染管理。台灣將配合2025公約成果,推動2035年新減塑目標,擴大至包裝盒與網購包裝。雖面臨執行挑戰,但政府強調以實際可行方式,推進資源循環與減塑轉型。(https://csr.cw.com.tw/article/43929)

  3. Apple與Nike推動全球供應鏈潔淨能源轉型Apple與Nike攜手成立「Clean Energy Procurement Academy」,透過跨產業合作與培訓,推動供應鏈採用再生能源,支持全球減碳行動。該計畫獲Amazon、Meta等企業響應,致力於打破潔淨能源採購障礙,加速供應鏈淨零轉型,並建立新的區域性綠能採購社群。(https://www.edie.net/apple-and-nike-spearhead-new-corporate-clean-energy-procurement-scheme/)

  4. 台灣糧食自給下降與消費趨勢改變2022年台灣糧食自給率降至30.7%,創近十年新低,食米量與麵粉攝取量持續下滑,肉品消費量首度超越稻榖。外食、外送盛行改變飲食習慣,水果與水產品進口量上升。本土肉品與水產自給率下降,農業部推動雜糧種植與米食推廣,但糧食與水產市場依賴進口趨勢仍持續。(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93228/)

植物肉替代品的健康分析


植物肉環保、動物友善且飽和脂肪較少,但加工程度高,營養成分如纖維與維生素有限,且鈉含量偏高、價格較昂貴。若能作為過渡,幫助減少紅肉攝取並逐步走向天然植物飲食(如豆類、蔬菜),則有助於健康。專家建議挑選低鈉、低飽和脂肪、無添加糖的產品。(https://www.bhg.com/recipes/healthy/eating/is-plant-based-meat-healthy/)




會考素養題:英文科→SDG8、SDG10延伸討論

(113年英文科會考題第33~35題)


英文會考題
(113年英文科會考題第33~35題)


33至35題題組中,文章描述一家奧地利餐廳透過結合奧地利與敘利亞料理,幫助難民融入社會,不僅提供難民就業機會,更鼓勵其自主創業,促進社會包容與經濟賦權,展現難民能成為社會資源而非負擔的正向價值,內容直接對應SDG10 減少不平等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等目標。以SDG8與SDG10兩項指標進行延伸討論,近年相關議題整理如下:

  1.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訴求與現況民間團體點出遠洋漁工遭強迫勞動、欠薪與醫療不足等情況嚴重,要求政府正視移工權益,推動公平聘僱、保障家務工、改善漁工處境,並於台美貿易談判中納入國際勞動標準,真正終結制度性剝削。(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127826)

  2. 太巴塱部落土地正義與國土計畫花蓮太巴塱部落因過去《區域計畫法》未顧及原住民實際居住狀況,導致大量違建問題。隨著《國土計畫法》即將上路,太巴塱透過「鄉村地區整體規劃」成為示範,期待合理違建得以合法化,回應族人居住需求。未來仍需防範土地炒作與確保土地規劃以族人需求為本。(https://www.twreporter.org/a/functional-zone-of-spatial-planning-in-turmoil-illegal-construction-in-hualien-tafalong)

  3. EU規範外送與計程車司機的勞動權益歐盟成員國勞動與社會部長同意,將規範零工數位平台(如Uber與Deliveroo)勞工的員工權利。新法案將在平台對勞工進行監管,包含工資與工時,符合標準者將認定為員工,並為超過2800萬勞工設立最低保障標準。(https://p.dw.com/p/4dOnE)(台灣媒體報導:https://ynews.page.link/tDA79)

  4. 中高齡就業雙法修法延後退休年齡與年齡歧視議題2024年立法院通過《勞基法》第54條與《中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修正案,明定65歲退休年齡可協商延後,並推動部分工時與再就業支持。雇主若對續聘高齡勞工有歧視,將面臨罰則。新制雖回應缺工壓力,也引發年齡歧視與世代衝突的潛在風險。(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31627)

  5. 敘利亞政權垮台引發歐洲難民政策轉變隨著阿薩德政權於2024年底垮台,歐洲多國開始重新評估敘利亞難民庇護政策,包括暫停新申請與推動遣返。儘管部分國家認為返鄉安全性提高,許多難民仍擔憂敘利亞政治與經濟不穩、人權風險,選擇繼續留在歐洲。(https://edition.cnn.com/2024/12/14/europe/syria-europe-refugees-migration-intl/index.html)


會考素養題:數學科→SDG3、SDG13延伸討論

(113年數學科會考題第16題)


數學會考題
(113年數學科會考題第16題)

16題為建立數學模型的題型,以數學去描述真實世界的現象,內容結合了氣候變遷的議題,對應到SDG13氣候行動。以SDG13指標進行延伸討論,近年相關議題整理如下:

  1. 全球「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成立COP27達成協議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Loss and Damage Fund)」,協助發展中國家因氣候災害所受的損失。該項協議在資金來源、分配與落實等方面仍具爭議。中國作為最大排放國,面臨是否應承擔更多責任的國際壓力,引發公平與責任的全球辯論。(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3750448)

  2. 碳關稅時代來臨,台灣出口產業的對策歐盟CBAM與美國CCA等碳關稅政策陸續上路,將對高碳排產品徵稅,影響進口成本、供應鏈與企業聲譽。台灣出口導向高,應加速溫室氣體盤查、開發低碳產品,以強化國際競爭力,降低貿易風險,掌握綠色轉型先機。(https://www.reccessary.com/zh-tw/news/world-regulation/what-is-carbon-border-tax)

  3. 台灣氣候變遷報告2024《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指出,在RCP8.5情境下,台灣北中南坡地崩塌率皆上升,極端降雨成新常態。報告建議推動自然為本調適、強化跨域治理、促進社區參與與法規改革,以應對未來氣候風險,落實永續韌性治理與防災轉型。(https://csr.cw.com.tw/article/43658)


(113年數學科會考題非選第1題)


社會會考題
(113年數學科會考題非選第1題)

非選第一題,結合了營養學與公共健康的情境,請學生利用數學解讀健康標語以及餐盤設計的幾何關係,其中背景的情境對應到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延伸上述指標,彙整近年相關議題如下:

  1. 澳洲推全球首例社群媒體禁令澳洲通過《社群媒體最低年齡門檻法案》,禁止16歲以下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盼緩解數位焦慮與心理健康危機。儘管獲得高達77%民意支持,該法引發對言論自由、弱勢隔離、網路監控與執法可行性的激烈爭議,成為全球數位治理與青少年保護的矛盾焦點。(https://www.twreporter.org/a/hello-world-2024-12-05)

日本模式啟示台灣高齡照護轉型


面對高齡社會挑戰,日本推動「在宅醫療」作為住院與門診外的第三選擇,讓醫療深入家庭與社區,結合多職種合作與照服員特定醫療行為,有效因應高齡者長期照護需求。台灣尚未落實相關制度,未來若要實現在地老化與有尊嚴的老後生活,可參考日本經驗,發展整合式社區照護體系。(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9836)

自然科→SDG7、SDG15延伸討論


自然會考題
(113年自然科會考題第42~43題)


42~43題組內容關於保育動物食蛇龜之滅絕風險討論,與 SDGs 教育手冊中解釋SDG15陸域生命的主要概念「...遏止多樣性的喪失」有高度相關性。以SDG15進行延伸討論,近年相關議題整理如下:

  1. 50年間全球野生脊椎動物族群平均下降7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脊椎動物族群平均縮減73%,淡水物種更下滑85%。亞馬遜雨林等生態系面臨生態崩潰臨界點,將引發氣候與物種的連鎖災難。報告呼籲改變食物消費模式與全球土地利用,保護30%自然棲地,才能有效達成SDG15「保育陸域生態」之目標。(https://theconversation.com/wildlife-loss-is-taking-ecosystems-nearer-to-collapse-new-report-240526)

  2. 「綠色奧斯卡」表揚全台保育英雄林業保育署透過113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肯定傑出人士與團體對森林永續、野生動物保育、社區生態共生與生命教育的傑出貢獻。從學者推動竹類復育、碳匯研究,到部落推動獵具改良與石虎保育,再到打擊盜伐與棲地監測,展現全民齊心守護生物多樣性的多元行動。(https://www.limedia.tw/comm/55689/)




自然會考題
(113年自然科會考題第44~45題)

44至45題的題組中,描述某國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並且比較與討論燃煤燃氣等發電方式,內容對應到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以該項指標進行延伸,彙整近年相關議題整理如下:

  1. 綠能選址爭議臺灣政府推動太陽能與風電等綠能發展,卻因選址不當引發民怨。彰化芳苑農民反對國有農地改設光電場,擔憂失去耕地與生計,雲林瓦磘村居民則因光電場噪音擾民抗議,屏東枋山風機開發更遭質疑生態調查草率。綠能開發若未妥善兼顧農業永續與生態保育,恐違背潔淨能源初衷,需審慎規劃與在地溝通,以落實真正永續發展。(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11049)

  2. 歐洲再陷能源危機歐洲正面臨新一波能源危機。因俄烏戰爭升溫與天然氣供應受限,歐洲天然氣價格年漲約45%,儲量迅速消耗,恐引發家庭成本危機與製造業壓力。歐盟努力擺脫對俄依賴,卻仍受限於進口能力與地緣政治風險。若未來俄氣經烏輸送中斷,恐推升全球能源價格。德國等能源密集型國家將首當其衝,歐洲或將再度高度依賴液化天然氣進口,並需與亞洲爭奪資源。(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874079)

  3. 日韓氫能車競賽日本與南韓正帶領亞洲氫能車技術,將其視為潔淨能源與環境永續的對策。日本以豐田為首開發乘用與商用FCEV;南韓則由現代領軍,聚焦氫能卡車與國際市場。雖面臨成本與基礎建設的挑戰,兩國仍積極推動綠氫與全球供應鏈。(https://www.just-auto.com/industry-data/hydrogen-showdown-japan-vs-korea-in-the-race-for-fcev-dominance/?cf-view)



會考素養題:社會科→SDG9、SDG17延伸討論



社會會考題
(113年社會科會考題第37題)

37題內容提及「經濟走廊」、「能源和貿易往來」,說明中國在這項基礎建設推動中,考量了能源運輸安全與區域貿易合作,其中涉及了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SDG17夥伴關係兩項指標。延伸SDG9與SDG17兩項指標,彙整近年相關議題如下:

  1.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回顧歷程,台積電最早自1996年在美國投資,至2020年在川普政府敦促下設廠,拜登政府以晶片法案提供補貼鼓勵台積電擴建第二、三廠。此次川普重返白宮後,政策轉為加徵關稅,顯示從補貼誘因轉向關稅壓力。台積電的美國擴張不僅改變全球半導體地緣佈局,也顯示企業在不同政策工具下的策略調整與國際產業合作模式的演變。(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40495)

  2. 臺灣TECH WORLD館登場世博臺灣TECH WORLD館於2025大阪世博開幕,結合AI演算法、感測晶片、透明顯示與擬真影像等科技,打造互動式展覽。透過AI智慧手環蒐集生理數據,生成個人化「心動指數」,並推薦觀光路線,展現臺灣科技與文化整合實力。(https://news.ustv.com.tw/newsdetail/20250429A117?type=105&)

  3. USAID停擺:美援核心機構癱瘓,全球發展與救援中斷USAID為美國對外發展與人道援助的核心機構,負責執行全球60%以上的援外計畫。停擺後,數千萬人失去糧食、醫療與疫苗支援,超過30國的媒體與NGO陷入斷鏈危機,全球愛滋病、災難應變與資訊自由等關鍵行動全面中止,嚴重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與道德正當性。(https://www.twreporter.org/a/hello-world-2025-02-11)

  4. 台灣AI導入卡關,拖慢企業轉型腳步根據《2025台灣產業AI化大調查》,僅3成企業真正導入AI,主因包括:高層缺乏戰略規畫、AI人才定義模糊導致溝通失靈,以及資源錯置僅重設備不重應用。缺乏問題導向與數據治理基礎,使AI轉型難以落地,企業AI應用仍多停留在表層階段。(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70248?)






結語:不只是備考,更是未來關鍵素養的起點

SDGs 不再只是國際議題,也已成為台灣學生學習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從 113 年會考題目可見,永續發展目標已深入融入各科素養導向的考題之中,涵蓋從數學到英文閱讀、從能源選擇到社會公平等多元主題。Obear黑熊家教班深知素養教育的趨勢不容忽視,我們鼓勵學生不只是「會寫答案」,更要理解背後的社會脈絡與全球視野。從 SDGs 出發,讓孩子擁有「問題解決力」與「世界行動力」。

📞 想知道孩子的素養學習是否已跟上趨勢?歡迎預約 Obear 電話免費諮詢 ➤Obear粉專





引用內容:

  1. 國中教育會考網站 https://cap.rcpet.edu.tw/examination.html

  2. 教育部(2020年6月5日)。《永續發展目標( SDGs )教育手冊-臺灣指南》(何昕家主編;初版)。永續循環校園探索及示範計畫推動辦公室。ISBN: 978-986-5444-81-5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