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各位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每次我們覺得要考爆的時候,就考的還好可是當我們自信滿滿地走出考場,就考得讓人傻眼?

最近在和很多小熊聊天,發現目前成績比較不好的小熊,有個共通點

都會回答說覺得自己會了

但是仔細去研究,他們為什麼覺得自己會了

他們會說因為練習題都時候都會

這時候再追問下去

發現他們寫練習題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

我們放在尾巴在討論,先來講講一個有趣的科學現象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是一種心理現象,由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達克和賈斯汀·克魯格在1999年的研究中首次提出。這個效應描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能力較低的人往往會過度估計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較高的人則傾向於低估自己的能力。

達克效應的核心在於一個悖論:需要一定水平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正確評估自己在某領域的能力,但缺乏這些知識和技能的人往往缺乏這種自我評估的能力。換句話說,那些缺乏必要技能的人無法識別自己缺乏技能,因此可能過於自信,認為自己比實際上的表現要好。

這種現象在多個領域都有觀察到,包括學業、職場、駕駛能力和各種社交技能。例如,在學習情境中,一些學生可能認為自己掌握了課程內容,但實際上他們只是理解了表面層次的信息。而那些真正掌握了深層次知識的學生,卻可能因為意識到知識領域的廣闊和自己還未探索的深度,而對自己的能力保持謙虛的態度。

再舉一個例子,根據公路局的資料顯示,新手駕駛取得駕照1年內事故率約10%,遠高於一般駕駛。剛拿到駕照的新手司機往往對自己的駕駛能力過於自信。他們可能認為自己

已經完全掌握了駕駛技巧,但實際上在面對緊急情況或複雜的交通環境時,他們的應對能力遠不及經驗豐富的司機。這種過度自信有時會導致判斷失誤或交通事故。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這些孩子寫題目都時候,

都有什麼共通點呢?

他們一遇到困難,

就會往前看,

看前面的重點是什麼。

這個時候大腦是完全沒有在思考的

但是他看了以後就覺得自己好像會了....

注意,是好像。

因為這種學習方式最輕鬆。

但也因此開始有了疑惑,為什麼我都會了,但還是考不好?

達克效應的解決方法包括增強自我反思的能力,通過教育和訓練來提高個人在某一領域的能力與知識水平,這樣可以幫助個人更加準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此外,從外部尋求反饋也是一種有助於克服這種認知偏誤的方式。

在家自己練習題目的時候,

千萬不要不會就馬上翻前面找答案

等寫了一定的題目以後再開始看詳解

然後一定要試著解釋,去釐清他,而不是抄一抄就覺得自己會了

家長和老師們則可以合作

多鼓勵孩子去解釋錯的題目,孩子會發現,

孩子會從自信的眼神變成”睿智“的眼神

咦,我怎麼解釋不太出來?

當你有了這個疑問

恭喜你,你即將會了。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