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輸了,毒性遠大於氰化物的Bongkrekic Acid 出現了(結合國高中生課程討論)
- 熊編
- Aug 6, 2024
- 3 min read
考完段考除了要煩考不好,現在又要煩現在中午飯盒裡的食物會不會食物中毒...
每次的新聞事件都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討論,今天 obear 家教班 要以教學的眼光來討論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中毒,可以讓對生物有興趣的國中生 高中生看看!
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發酵食品因其獨特風味和健康益處而深受喜愛。不過,發酵過程中潛藏著一種風險——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中毒。這種有毒物質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經常在不正確發酵的椰子、玉米等食品中發現。由於米酵菌酸是一種長碳鏈酸,且非蛋白質毒素,普通的加熱處理無法將其破壞,這就使得它成為一個嚴重的健康威脅。
米酵菌酸的毒性
米酵菌酸的毒性極高,致死量僅為1毫克,相比之下,成人致死量大於50毫克的氰化物顯得遜色。氰化物雖有杏仁味,可以被察覺,但米酵菌酸卻是無色無味的,人們難以發現其存在。一旦進入人體,它會對臟器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米酵菌酸的作用機制
米酵菌酸和氰化物一樣,都會破壞粒線體的呼吸作用。氰化物通過結合粒線體內膜上的細胞色素氧化酶來抑制細胞呼吸,而米酵菌酸則干擾ADP/ATP轉運酶的功能,阻止ATP從粒線體內運送到細胞其他部分,嚴重影響細胞的能量供應。
歷史案例
過去數十年中,世界各地發生了多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尤其在印尼、非洲和中國。這些中毒事件通常與食用不當發酵的椰子天貝、小米酒、黑木耳或酸湯子有關,導致多人死亡。
預防措施
正確選擇食材:使用新鮮、未受污染的原料進行發酵。
保持清潔:食品處理和發酵過程中要保持環境清潔,避免交叉污染。
控制溫度:在適合的溫度下進行食品發酵,以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
識別異常:熟悉並識別發酵食品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如異味或顏色改變。
接下來進入到學生該注意到的事項
尤其最近剛要會考,分科測驗,還有各種段考
可以試著跟著這些重點複習看看
1. 細胞呼吸:介紹了米酵菌酸如何干擾細胞的能量生產過程,這與細胞呼吸的概念緊密相關。細胞呼吸是生物體內細胞產生能量(ATP)的過程,包括糖酵解、檸檬酸循環和電子傳遞鏈。
2. 粒線體功能:文章提到米酵菌酸影響粒線體內ADP/ATP轉運酶的功能,阻斷了ATP的正常運輸。這涉及到粒線體作為細胞“能量工廠”的角色,以及粒線體在細胞呼吸中的重要性。
3. 毒理學:通過比較米酵菌酸和氰化物的作用機制,引入了毒理學的基本概念,即如何通過化學物質干擾生物體的正常生理過程。
4. 加熱殺菌:通常一般實驗都會以高溫當作一個殺菌的手段,可以討論高溫殺菌的原理,以及為什麼在這邊高溫無用。
題目
米酵菌酸的毒性如何與氰化物相比?
A) 米酵菌酸毒性大於氰化物
B) 氰化物毒性大於米酵菌酸
C) 兩者毒性相當
D) 無法比較
米酵菌酸主要影響細胞的哪一個功能?
A) 蛋白質合成
B) DNA複製
C) 能量生產
D) 細胞分裂
以下哪一個不是防止米酵菌酸中毒的措施?
A) 正確選擇食材
B) 保持食品處理環境清潔
C) 加熱食品至高溫
D) 控制發酵過程中的溫度
過去幾十年中,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主要發生在哪些地區?
A) 日本和韓國
B) 美國和加拿大
C) 印尼、非洲和中國
D) 歐洲和澳洲
非選擇題:
解釋為什麼米酵菌酸的毒性比氰化物更危險,並描述其對細胞的作用機制。
探討發酵食品製作過程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中毒,列舉至少三個措施並加以說明。
簡述米酵菌酸中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並討論如何加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識。
說明細胞呼吸過程中粒線體的功能,並解釋米酵菌酸如何影響這個過程。
以一個實際的例子說明一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包括地點、食品以及導致的後果。
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小熊學習~
可以分享給好朋友喔~讓大家知識更完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