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常面對的問題
- 熊編

- 2024年11月2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老師,你上課怎麼那麼浮誇?
老師,聽人說你以前很常用科技輔助,為什麼現在都沒在用了?
老師,為什麼我請假你要再三阻撓,我在家補影片就可以了,為什麼要過來?
----------------------------------------------------
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教學過程中常面對的問題。
注意力確實作為人類心智中的稀缺物,是極其有限的。
多數時候注意力很難單一且專注在課堂上,反而是進入在不同的想法專觀念和可能性之間跳躍的「大腦衝浪」(brain surfing)狀態。另外一種狀況,可能是因為學生在上課之前已經將注意力花費在其他事物上。不論是學校課程,還是正式上課前滑手機時看到的內容,甚至是因為當日學校有體育課,而某些競技型運動需要高度專注且又消耗體力,導致學生在課餘補習時間的注意力已經所剩不多。
如何喚起學生注意是老師上課時除了教學內容以外,一項需要關注的核心課題。因為人的記憶與注意力通常會與刺激(stimulation)做連結。刺激可能是視覺,聽覺或觸覺的信號。適當的刺激能有效幫助學生聚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專注時間。根據觀察 ,相比於科技產品,例如手機撥放影片,以聲音和動作作為刺激是較為有用的。過去強調科技產品結合教學是因為學生能使用科技產品的時間不多,短暫且次數適當的影片或電腦教學反而可以激發學生新鮮感而專注在內容中。但現在學生多半接觸科技產品甚多,平常就已經處在因科技產品帶來的過度刺激與注意力疲勞狀態。在此教學環境改變下以及可用教學科技產品類型有限下,這狀教學刺激反而不如以往。
語調變化和聲音強弱是最好操作且最直接的聲音刺激來源。
透過調整語速,音量和語調,可以使講述的內容更具生動性和感染力。例如在強調關鍵點時,教師可以適度提高音量或放慢語速,或以誇張的語調甚至是以拍打桌面白板製造音效。平常授課內容較為平和的語調相比。 學生反應會比平常更驚訝。 不易感到枯燥,進而保持對課堂重點的注意力
動作引導的刺激則可以分為教師的動作與學生的動作兩種狀況。
教師的動作原理與聲音刺激相似,是以誇張的動作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動作則是要求學生不管是拿起筆自行在白板書寫例句,還是要求學生跟著教師做動作 都可以達到讓學生注意力提升的效果。 且因國高中的學生自尊心發展階段,通常不願在別人面前展現,此類要求除刺激注意力,還可以藉由「適當的羞恥感」達到記憶與教學內容的連結。
綜上所述,吸引學生注意力主要透過附加刺激達成,但根據觀察,過去強調的科技融合教學的方式在教材有限。學生接觸頻繁的環境改變下,其成效並未能如過往預期,反而是回歸聲調專肢體的刺激更具備提升學生注意力與記憶連結之效果。
參考資料:
科技產品影響注意力,尤其是形塑注意力短暫的問題:
Carr, N. (2010). 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Charpter Nine
暴露在過多科技下可能引發的學習惰性:
Selwyn, N. (2011)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Key Issues and Debates. Charpter Four
科技學習的失效,著重在有限教材下,科技做為增強物(enhencement)的失效。這個狀況是一般授課最常遇到的問題,因為教師很難取得完整、有規劃的教材,多半是將科技教材作為輔助。這篇是回顧型研究,比較注重在科技教學有效性的辯證。
Kirkwood, Adrian and Price, Linda (2014).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what is ‘enhanced’ and how do we know?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39(1) pp. 6–36.
作者:曾老師





留言